續上篇「20150116-19宜花東四日遊(七)清水斷崖」...
離開了「清水斷崖」後,開始下起毛毛細雨,幸好到了「太魯閣國家風景區」時,雨停了!
太魯閣國家風景區裏的步道,老爺每次載旅行團的客人,一定會來,所以算是熟門熟路了!
那就讓老爺安排參觀的程序吧!
第一個點來到「砂卡噹步道」。
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所建,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
民國29年(西元1940年),臺灣總督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廠,在溪畔建水壩,並開鑿輸
水隧道,引立霧溪水至發電廠發電,
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將水輸送至發電廠。
此外,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而在砂卡礑溪上游 另建一座放流式水壩,先將水引至發電廠,
作為發電機的冷卻水,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
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 道,加強沿線安全設施、增設休憩平台與
解說設施。
砂卡礑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在砂卡礑溪上游有一個太魯閣族的「大同部落」,部落舊名為
「砂卡礑」(Skadang)。
距步道入口約1.5公里處的 五間屋,舊名為「斯維奇」(Swiji),太魯閣語「斯維奇」(Swiji)
是指大型葉片的榕樹。
砂卡礑步道走到盡頭的「三間屋」,曾是太魯閣族人的聚 落,太魯閣族人稱為「柏拉耀」
(Brayaw),是「姑婆芋」的意思。
從砂卡礑橋往下俯瞰,清澈的砂卡礑溪緩緩注入立霧溪中。由於砂卡礑溪流路短,水流湍急,
且水中含沙量少,因此無論平常或颱風豪雨之後,溪水都能保持清澈。
可觀察到匯流口附近堆疊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石,這也是因為岩石崩落後尚未能經過長距離
的滾動,因此保留原有的大塊巨石的形貌。(以上資訊擷取自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
看到橋下長長的步道,Bell家直接放棄,在橋上欣賞拍照即可!!(好沒腳力的一家人)
怎麼小子和娘拍照一臉的不情願,和爹拍照就會露出腼腆的微笑?
就知道你們姓王的是一國,繼續恩愛吧你們~~~~~==”
下一個景點是:「燕子口」。
燕子口步道從燕子口到靳珩橋,
途中可欣賞太魯閣峽谷、壺穴、湧泉、印地安酋長岩等景觀。
而靳珩公園是為了紀念中橫公路開闢期間,
不幸犧牲的靳珩路段長所建,
公園中有靳珩段長塑像、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紀念碑、及小型商店,
而商店外的觀景平台,則是欣賞印地安酋長岩最佳的位置。
冰友們有看到「印地安酋長」嗎?
靠近一點~~~
你可以再靠近一點~很像印第安酋長側面的輪廓是不是很清楚呢?^^
其實這裏還有隻大猩猩呢!據說,這是常跑這裏的載客司機才知道的哦!
沿著中橫公路到達燕子口,立霧溪峽谷在此變得更狹窄了,
從這裡向西延伸到慈母橋,是立霧溪峽谷最膾炙人口的一段。
此區容易落石,進入本步道應配戴安全帽,並請遊客注意自身安全。
水急流湍,禁止游泳及涉溪。(以上資訊擷取自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
中橫的景觀固然壯闊美麗,
安全還是遊玩的最高原則!
Bell老公載著我們繼續往前,
經過了一個又一個隧道,
等出了隧道,
看到這隻練鞍馬的燕子(Bell老公說這隻燕子的姿勢很像在練鞍馬,噗~),
就代表「流芳橋」到了!!
位於中橫公路176.5K處,
錐麓斷崖與九曲洞之間,
立霧溪至此有一個九十度的大轉彎,
流芳橋就在這裡橫跨過立霧溪峽谷。
站在橋西端兩層的觀景平台上,
可欣賞太魯閣峽谷,向東望去,左右兩岸山壁矗立,遠處是聳立的高山,溪流一路奔騰而下;
與燕子口、九曲洞所看到的峽谷景觀,視覺感受迥然不同,
竟神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標誌高山深谷的意象。(以上資訊擷取自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書上看到的畫面,真實呈現在眼前時,那份壯闊,令人驚嘆不已!
雖然此時氣溫頗低,涼風拂面,仍不改我們高昂的興致!
繼續前往下個目的地,未完待續.......
砂卡噹步道
網址:http://www.taroko.gov.tw/zhTW/Content.aspx?tm=1&mm=6&sm=1&page=2&id=5
燕子口
網址:http://www.taroko.gov.tw/zhTW/Content.aspx?tm=1&mm=5&sm=0&page=2&id=29
流芳橋
網址:http://www.taroko.gov.tw/zhTW/Content.aspx?tm=1&mm=5&sm=0&page=2&id=1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