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許久沒到後花園的Bell家,決定來個台東兩天一日遊!
距離上次來台東,竟然已經7個月,看這場疫情,把我們和後花園隔離的好久啊~~~~
恰逢「2021南迴藝術季」,那就讓我們來把路途上遇見的藝術作品紀錄一下吧!
第一個地點,我們來到了台東縣達仁鄉的「南田親水公園」。
台東縣達仁鄉是前往「阿朗壹古道」的入口,
「南田親水公園」則是進入達仁鄉後,第一個觀光景點!
近年來規劃的很不錯,
有露營水管屋,
還有露營營地!
鄰近海灘處,有一個瞭望台,
第一次來時有些殘破,現在都已經整修的很完繕了,
代表近來的遊客應該比以前多很多!
在瞭望台的下方,看到了第一個作品,
由 「I Wayan Sadera(伊.瓦漾.薩德拉)」創作的「 捕捕BUBU」。
BUBU在峇里島語裡代表的是「漁笙」之意,
身處臨海的南迴,
藉由兩座漁笙用不同的編織方式,
就像山與海的互相牽絆,
也比擬峇里島和台灣,
這兩個不同的國度,卻有相同的捕魚技術,
提醒及傳承下一代,不要讓古老的技藝不斷流失~
另一邊還有由「404 N.F團隊」製作的作品—「南向南」。
團隊是由不同領域的創作者組成,
在此項作品中,透過跨領域的合作,產生由場域、光和運動組合而成的感官體驗。
接著前往第二個作品處,
位於「大武南濱休憩區」的「通往天堂的階梯」。約台九線420K處!
由南非的創作者「Strijdom van der Merwe(斯德瑞東.范德莫威)」與來自臺東的「周聖賢」
共同創作!
而此一作品「通往天堂的階梯」象徵希望、永恆和夢想,
引領觀者通往未知、充滿神秘和歡樂永恆的地方。
接著在快到大鳥休憩區的中間,看到了這件由「豪華朗機工團隊」創作的作品—「在屾」。
是一件對自然循環致敬的作品,豪華朗機工利用颱風侵襲後,在荖葉園中留下的水泥柱、鋼筋廢料,
與新材混合,來喚醒天災與生命的意識,並藉以回應臺灣東部石灰石過度開發的議題。
接著來到「大鳥休憩區」也有件作品,
由藝術家「邱尚」創作的「太平洋的呼喚、相約南迴」。
在此次的藝術季中,邱尚為以南迴地區青壯年人口外流為創作發想,製作大型金屬裝置,作品兩張
對視凝望的臉取〈呼喚〉、〈相約〉之意,
代表家鄉對在外子女親情的思念與呼喚,此外也融入大鳥部落的傳說、地域、產業及海洋文化等在地意象。
繼續前進,
來到了「太麻里第一道曙光園區」,
這個每次來台東,必進的休憩景點,這次也有藝術作品展出!
這次展出了兩個藝術作品!
一個是由藝術家「林子堯」創作的「潮。南」, 將台灣文化中的藍白拖製作成一種新時尚,將鞋子創作
在沙灘上,邀請觀者一起脫去繁重的鞋,解放雙腳來感受南迴與大海的魅力!
另一個是由藝術家「伊丹。札勒斯基」所以創作的「行走的意識」。
Bigfoot系列創作於拉丁美洲,
觸發人們思考:「我們是誰?我們究竟為什麼而活?」
作品呼籲人類要和平、希望與團結。
藝術家的作品發人醒思,也各有美感,外行人不一定能懂!
所以小王媽媽曬一下自我心中最大的美感,就是小子的帥顏,自己開心一番,哈哈哈~
曬完小王也要曬一下老王,才能以示公平!^^
小子從小到大,到海邊必堆石頭,
石頭的高度也跟著小子的高度往上增長!開心就好~
接著來到不遠處的「太麻里車站」,這裡也有藝術作品,
由排灣族公主藝術家「武玉玲」所創作的「我輕輕聽」,
這次武玉玲在太麻里火車站設置三組立體裝置,
佇立在山與海聲音繚繞間,
邀請觀者一起來聆聽山與海演奏的音樂,
就像部落傳唱久遠的古調, 享受這塊土地與海洋的歌聲。
欣賞了多件藝術作品,真覺得整個人的氣質都提升了不少(有嗎?),在附近吃完午餐後,
準備往下一個目的地前進,未完待續。。。。